返回

重生饥荒年代:我重生有挂我怕啥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690 章 一场接一场的百岁寿诞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 可惜现在的王刚和刘松,都是今年才刚刚出生,根本没法去找他们。

    要去找他们父母根本没有办法,只能等以后他们考上大学了,去大学里寻找他们。

    去年,李有福的外公王德松就已经举办了百岁寿诞。

    今年,李有福的外公王德松满整一百岁,这可是实打实的长命百岁。

    外婆今年九十九岁,加上几个舅舅家,无论是舅舅,还是表哥表姐,今年都赚得盆满钵满,每家都身价不菲。

    于是,三个舅舅家决定今年大办一场。

    去年,李有福三个舅舅就为外公办过了百岁酒席。

    在农村,向来讲究办虚岁,秉持“办九不办十”的习俗,且有“九九归一”的说法。

    今年,百岁酒席就轮到了李有福的外婆。

    巧的是,李有福的爷爷奶奶,今年也正好九十九岁,两位老人家同样在今年办百岁寿诞。

    李有福提前就联系了记者,这无疑是为他的有福牌长寿酒打广告的绝佳素材。

    同一个村子里,三位老人前后办百岁寿诞,还有一位老人去年就办过百岁酒席,这样的新闻想不吸人眼球都难。

    李有福最近忙得脚不沾地。

    三位舅舅筹备外婆金秀丽的百岁酒席,对他而言,这不仅是一场家族盛事,更是推广“有福牌长寿酒”的黄金时机。

    这样好的宣传机会,可是有钱也难买到的。

    一大早,李有福跟着几个表兄弟,在外婆家宽敞的院子里搭起一座气派的红色大棚。

    大棚足有半亩地大小,棚顶红绸随风舞动,喜庆的气息扑面而来。

    大棚内,几十张八仙桌整齐排列,每张桌上都摆放着精致的订做寿碗筷。

    这种寿碗,在农村可是有着习俗,来吃寿席的人都会将这寿碗带回去。

    村里的大厨们早早赶来,在临时搭建的灶台前忙碌起来。

    锅里的油滋滋作响,香气瞬间弥漫开来。

    不远处,杀好的鸡、鸭、鱼堆满案板,新鲜的蔬菜水灵灵的,散发着生机。

    李有福的妈妈王秀清和几个舅娘,还有村里的几个大娘围坐在一起,一边闲话家常,一边手脚麻利地包饺子。

    肉馅的鲜香和面粉的香气交织,让人忍不住咽口水。

    正午时分,宾们陆续到来。

    外婆金秀丽在众人的注目下,缓缓走出房门。

    她身着一袭鲜艳的红色寿袍,上面绣着栩栩如生的金色凤凰。

    尽管已百岁高龄,但得益于长期饮用李有福孝敬的有福牌长寿酒,岁月的痕迹在外婆身上似乎被刻意淡化。

    她满头黑发浓密,皮肤透着健康的光泽,看上去就像六七十来岁保养极佳的精神老太太。

    “老寿星出来啦!”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欢呼。

    金秀丽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,向大家挥手致意。

    随后,她被请上主位,子孙们依次上前磕头拜寿。

    李有福双手捧着一杯有福牌长寿酒,恭恭敬敬地递到外婆面前,深情地说:“外婆,这杯酒敬您,愿您福如东海,寿比南山,往后的日子越过越舒坦!”

    金秀丽接过酒杯,轻轻抿了一口,笑着说道:“这酒啊,我喝了这么多年,浑身都是劲儿!多亏了有福这孩子,孝顺又有出息!”

    众人纷纷鼓掌,现场气氛热烈非凡。

    与此同时,一旁的记者迅速按下快门,记录下这温馨的一幕。

    外婆的酒席刚落下帷幕,爷爷李世华和奶奶楚新月的百岁寿辰又接踵而至。

    这次,李有福把场地选在了上河村的打谷场。

    打谷场上张灯结彩,巨大的红色拱门横跨在入口处,上面写着“贺李世华、楚新月百岁大寿”。

    寿辰当天,打谷场上人头攒动,热闹非凡。

    爷爷李世华身着黑色唐装,精神矍铄;奶奶楚新月则穿着紫色旗袍,优雅大方。

    老两口手牵着手,缓缓步入会场,尽显岁月静好。

    在热闹的鼓乐声中,家族长辈们依次上台致辞。

    大伯李君书虽已八十高龄,但声音洪亮:“咱们李家能有今天的福气,多亏了父辈们的言传身教。他们就像家里的定海神针,庇佑着我们一代又一代。今天,我代表李家后代,共同祝愿爸爸妈妈身体健康,福泽绵延!”

    台下掌声雷动,经久不息。

    接着,李有福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“长寿酒展示仪式”。

    他邀请村里的年轻人排成队列,手举有福牌长寿酒,在打谷场上整齐展示。

    阳光下,酒瓶闪烁着晶莹的光芒,吸引了众人的目光。

    李有福站在台上,激情澎湃地说道:“各位亲朋好友,这有福牌长寿酒,不仅是我对长辈们的一片孝心,更是咱们追求健康生活的见证。看看我爷爷、奶奶、外婆、外公,喝了这酒,身子骨硬朗,精神头十足!这有福牌长寿酒的效果,无需我多言吧!”

第690 章 一场接一场的百岁寿诞(1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